放大檢視

×

LOT 599

王鐸
1592~1652
臨閣帖
庚午(1630)年作


綾本
189.6×50.9cm 約8.7平尺

HKD 1,200,000 - 1,500,000
RMB 1,092,000 - 1,365,000
JPY 16,512,000 - 20,640,000
USD 156,000 - 195,000

款  識:庚午四月一日臨,王鐸。
鈐  印:王鐸之印(白)
題  簽:王覺斯臨王右軍草書,放縱飛動,天馬馳空,彩鳳向風,以可形容其萬一,洵是天來之技。甲寅初春,碎巖鑑。
鈐  印:白知齋(朱)


釋  文:吾當托桓江州助汝。遠須異多患。敬和在彼,尚未議,還增耿耿。得雄,甚善,散騎殊嘗喜也。王羲之。

說  明:王鐸,晚明書法大家。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王鐸學二王,師古而開新。縱觀此作,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用筆沈著富有變化,法度兼備。結構以奇險取勝,節奏強烈,極富感染力。有人以他的線條與明代另兩位草書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則他的遒勁既有異於徐渭的粗放,也有別於祝枝山的生辣,至於文征明、董其昌則更不在話下。此外,他在結構處理上的構成意識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間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觀念,具有強有力的理性處置效果,不落俗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收奇效於意想之外。從此幅之中,能見得王氏用筆的潑辣,用墨的講究,可謂處處變化,處處精彩。

作者簡介:王鐸 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更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