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檢視

×

LOT 1116

草間彌生
B.1929
風之足跡
1988年作



45.5×38cm

HKD 800,000 - 1,200,000
RMB 680,000 - 1,020,000
JPY 11,288,000 - 16,932,000
USD 104,000 - 156,000



附:草間彌生作品登錄卡,作品登錄號No.2766

水色帶入春光裡-五木田智央水彩作品
談起五木田智央,觀眾會自動浮現出他非黑即白的各種爵士、情侶、黑人家庭人物形象,也會聯想起他或是黑白、或是青藍色的抽象概念畫,但在2000年代,五木田先生也曾挑戰過其他風貌的作品,以豐富他的作品類型,其中就包含眼前這套完成於2014年的清新的水彩作品。五木田先生更是以這類風貌的作品,舉行過一場名為「色色水彩」的展覽,當時備受關注。
雖然我們眼前可見有十張作品,實際上五木田智央先生為這場展覽,已經練習和創作超過百張的習作。在他某次訪談中他談到:「有時作品要累積一定數目,你就能看到Something(他意指有點意思的東西)」正如單張的水彩,或許我們眼前僅僅看到的是單色的水和色之間的融合,但組合成一個系列後,在十張的組合下,組成出春天的氣息來。這裡有張當日展覽的照片,當數十張水彩呈現在柔和的光線下,或許這正是五木田所言的「Something」。
然而,這種組合看似簡單,實際上考驗的是作者多年積累下的色感、審美、以及他的多元的趣味,作為一位五十代的藝術家,他經常關注西方流行文化、爵士音樂,同時他的早期作品亦是從西畫的技法中吸取營養。
水彩、油畫、素描等等類型,本自西方來但在東方畫家們的學習探索下,水彩、油畫、素描的面貌在不同的地域,也有著不同的風格,越發多元起來,這無疑是對藝術發展有利。然而,在贊成多元文化和多元思考的今天,在越發越是光怪陸離的表現手法下,實際上只有「勤奮」探索自己繪畫風貌、可能性的作家,才能留到最後。
有天,當我們遇到在探索路途中不斷發掘自己風格可能性的畫家,他不斷為觀者、收藏家而認真探索、創作一系列作品虔誠地探索水彩色彩和生活的美感時,為觀者言說畫中故事的作品時,我們宛如遇到一股清澈的泉湧。

風之足跡-與波點女王走在微風裡
在黃底的畫幅上,隨著波點色彩的排布和魚網狀的線條「牽引」下形成了綿密、重複、近乎催眠的圓點波浪,呈現出無窮無盡地蔓延的趨勢。
2017年,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將為草間彌生舉行到至今,最大級別的個人展覽, 此展覽將回顧草間彌生的一生,致敬這位被世界認可的藝術大師。廣泛而豐富的展覽歷,證明草間彌生的作品深得各方人士賞識,然而在1989年她人生第一場藝術回顧展之前,她實際飽受非議,作品受盡攻擊……
此次東京中央香港2019年春季拍賣重點推出一幅草間彌生的作品——《風之足跡》,該品作於1988年,此時正值草間人生遇到重大轉折的前夕,且作品充滿了草間最享負盛名高彩度的波點符號,是代表其人生的經典力作之一,不容錯過。
風之足跡,乃草間彌生1988年的作品,在黃底的畫幅上,隨著波點色彩的排布和魚網狀的線條“牽引”下形成了綿密、重複、近乎催眠的圓點波浪,呈現出無窮無盡地蔓延的趨勢,這種蔓延的動感,極為引人入勝,更是刺激著觀者的視網膜,令人一目難忘。本身也涉足文學界的草間彌生,為其賦予充滿詩意的名字:風之足跡。畫面和題名,都瞬間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躍動和自然的無限。
草間彌生每個時期的風格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無論平面還是立體,兩者是相通的。而這種風格貫穿不同的材料和媒介來進行創作,甚至是與時尚品牌的異業合作,在化妝品、皮包、衣服、汽車上都看得到這種風格特徵。
《風之足跡》的創作時期,正是她作品迎來新評價的時候——草間彌生於1973年回國後飽受非議,作品不受待見,她卻不停歇地繼續從事獨特的、不可複製的藝術創作,終於在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令她蜚聲國際「草間彌生回顧展」,迎來了世人重新評估她作品的契機。且隨著紐約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的影響力,1993年,草間彌生代表日本參加第45届威尼斯雙年展,正式確立了她在日本國內和國際藝術界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畫面給我們如此似曾相識之感,1988年東京「靈魂燃燒閃光」個人展中,作為該展的主題作品,以及日後里程碑式的軟雕塑作品,《天與地之間》(1987年),就如本作有一脈相承之感——假如說此軟雕塑作品,造就著她藝術探索歷程中的新地位,而壓克力架上繪畫《風之足跡》,就是她在前者的圖式試驗得到肯定之後,进一步完善,再創作的新材料、新媒介作品。
《風之足跡》創作于草間彌生她作品迎來新評價的時候。在“黎明”之前,她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不要臉的藝術家”,然而當她大獲成功之後,開始被藝術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括女權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波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等等,而事實上,草間彌生的創作一直拒絕服從流派類型,更是自稱自己的藝術為“草間藝術”,藝術風格是“草間風格”。《風之足跡》和她其他的壓克力、拼貼畫、雕塑、版畫、小說一樣,都是濃濃的“草間風格”,同時標記了這個時期她對原色波點來表現詩意的探索,立體和平面之間創作的自然跳轉出入。
每一件草間風格的作品都適宜單獨地品賞,當至置於作品群整體之中,我們又可發現她的創作脈絡,又可以發現她的另一道思考靈光,這就是為何她第一場回顧展如此令觀者震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