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瀏覽東京中央拍賣控股有限公司網站,需要啟用瀏覽器中的JavaScript。請參閱您的瀏覽器提供的指示,啟用此功能。

東京中央拍賣專家訪問系列|台灣茶藝與「雙杯品茗法」
2020-02-13  | 東京

台灣次回

這個月到訪台灣數次,遇上了台北市茶藝促進會第四屆理事長游錦松,游會長閱歷甚豐,多年走盡萬水千山,相信「好茶是一種質量,而不是一種數量」,這次機緣來到,向他好好請教台灣當今的茶世界。

「台灣的茶道是很有特色的一道風景,因為台灣的本土種植得天獨厚,盛產茶葉,這與台灣起伏顯著的地形有關。」游會長帶領我們從地理課開始說起台灣茶道的發展。

「在高海拔地區,雲霧繚繞,空氣濕度高,水氣豐沛,有利於茶葉內含芳香物質合成,是適合茶樹生長的絕佳環境。烏龍茶為部分發酵(半發酵)茶,自古以來即是台灣茶葉製作與貿易的主要茶種。

從1860年代的 Formosa Oolong Tea的重發酵烏龍茶、1870年代發展出包種茶、到後期陸續躍上舞台的鐵觀音、東方美人、凍頂烏龍、高山茶等,台灣對於茶農業的品種研發改良、茶工業的製程與機械開發、茶藝文化最主要的小壺品飲法等,可以說都是以烏龍茶為主體的茶文化養成。

編按:小壺品飲法就是源自於潮汕泡法的壺泡,非大陸北方的大壺,是朱泥紫砂的小壺泡法

訪問者: 日本茶道精神強調「一期一會」,至於台灣的茶道,我聯想到的是擺設藝術氣息濃厚的茶席,每一席茶席擺放都有不同的美感、藝術感;日本和臺灣茶道精神似乎相通,卻又有其獨特之處。

游會長:「在烏龍茶文化的鑽研基礎下, 台灣茶藝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藝術,從對於茶種、茶品開始的基本認識,到具體實現層面的泡茶、其器物配置、流程手法、茶席佈排等,皆為學茶的核心內容,簡言之,就是『泡一壺好茶以及喝一杯好茶的方法和意義』。

台灣茶藝發展出的泡茶流程,茶器形制,如賞茶用的茶荷、分茶用的茶海,和1980年代中期以後盛行的「雙杯品茗法」更是臺灣茶文化別具一格的品飲方式。

當前茶器在茶藝活動或茶席佈置中,重視其藝術性和觀賞性,時常作為話題和交流的依據。茶器的古今造型、工藝、創作動機與對於器物的使用方式,皆是茶人的經驗認知與審美體驗。日本工藝之父柳宗悅說:『複雜無法勝過單純,工藝也無須迂迴錯綜,器物唯有透過使用才能產生美』,我認為茶器也是如此。

相信讀者會少接觸「雙杯品茗法」, 游會長可否多作解釋?

「雙杯品茗法在台灣至少流行了34年之久,是台灣茶文化發展中饒富創意之一。雙杯分別為高杯和矮杯,高杯作為聞香之用,矮杯作為品茗之用,待茶主人將茶湯注入高杯後,客人即可將高杯舉起以聞香的方式感受杯中茶湯之香韻,在聞香的過程中讓茶湯自然降至適合入口的溫度,再將高杯內的茶湯倒入矮杯,而此時再拿起高杯聞香感受杯底的茶香香韻,而後即再品飲矮杯內的茶湯, 即更能完全的體會茶的滋味,瞭解茶之各種特性層次,使品茗更多了一重享受;透過雙杯的選擇及搭配,更加可以欣賞茶器之美。」

游會長 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中華茶聯會台北茶藝業聯誼會的起源、宗旨及活動?

茶聯的起源:「其實要由60年前來說起,差不多是一個甲子了! 茶聯的名字其實是「臺北市茶藝促進會」,架構是延續1961年大台北茶藝業者聯會和1964年中華茶藝業聯誼會之的理念。成員由茶藝館業者所組成,宗旨為闡揚中華茶藝文化、推廣茶藝精緻生活、促進國際茶文化交流等。

到1997年12月,更名為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依地域劃分為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個分會,後續因社會經濟環境變遷,招收會員廣及茶農、茶商、茶文化工作者、品茗嗜好者等,不再侷限於茶藝館業者。

而於2003年開始,正名為台北市茶藝促進會。面對數位化、國際化和跨領域結合的趨勢,台北市茶藝促進會試圖以厚植的底蘊,秉持初心,更加深遠地向世界推介臺灣茶文化。

台北茶聯透過講座、市集、參與商展、主題茶會等活動舉辦,觸及國內外的社會大眾,在臺灣茶藝厚實的背景上,期望年輕一輩更積極參與茶文化,承先啟後,延續傳統,煥發創意。

兩年舉辦一次的中華茶藝獎——全國泡茶比賽,於2019年已邁入第十三屆,延續上一屆的「雙杯品茗」,展現台灣茶藝的傳統與創意。於參賽者而言,除了能透過準備的過程造就茶藝上的精進,更能在比賽上和同好彼此切磋、觀摩學習;於觀賞者而言,亦能更加了解台灣茶藝特有的「雙杯品茗法」,與「奉茶」文化所體現的熱情、自在、尊重與寬容。
「除了雙杯品茗比賽,臺北茶聯延請臺灣茶歷史、書法、紫砂壺等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增進會員茶文化知識;此外也與其他單位合作如角板山茶會、梧桐茶會,亦自發舉辦時光市集、松耑茶藝展等茶文化展演。

本年度更有淺談普洱、 茶葉品質之命門、發酵與烘焙 專題講座,實地走訪雲南茶產地,亦計畫了 2019台灣茶藝獎臺北初賽、 公益茶會等豐富的茶文化內容。期望能為台灣茶藝善盡心力,多方合作共榮。

其實,台灣具有優良的茶農業產出、製茶工藝精湛,也擁有完整的茶文化品鑑體系,茶品豐富獨特、茶文化的展演與跨界表現也具特色,百花其鳴。傳統茶品以各式比賽奠定品級、新式飲茶法(冷泡、現萃等)貼合庶民生活,茶藝活動和茶會舉辦頻繁 。我們希望延攬更多有興趣的朋友進入茶的世界。臺灣茶產業總體而言是活潑、流動而承先啟後的,提倡熱情、自在、尊重而寬容。

簡介:游錦松
現任:松云草堂負責人、台北市茶藝促進會第四屆理事長
從事紫砂名家壺及普洱茶、高山茶、紅茶等各式茶類的研究,並專注於茶器的研究開發。

為讓好茶能有最好的表現,直接到大陸宜興拜訪當今多位紫砂名家作者,對紫砂壺有深入的學習與收藏。

年輕時驚豔於普洱老茶的悠遠好滋味,鑑於當時普洱茶市場品質優劣不一,立志為自己也為喜愛茶的朋友做出好茶,於2002起,之後年年親赴雲南,於茶山從採摘到成品,親自監製,站在第一線為品質把關,堅持嚴選純料大樹喬木,製成的普洱茶及紅茶茶品深獲台灣愛好品茶人士的喜愛,更獲得歐洲瑞士、德國等國的肯定與收藏。

因為對好茶的執著,做為一個負責任的茶人,相信「好茶是一種質量,而不是一種數量」為座右銘!

經歷:第八屆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台北區茶藝比賽第一名、第八屆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全國茶藝比賽最佳茶湯獎、台灣第一屆丙級製茶師、中級品評員

註:此專家訪問內的照片由台北市茶藝促進會第四屆理事長游錦松提供。

創立十週年徵集進行中,歡迎和專家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