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瀏覽東京中央拍賣控股有限公司網站,需要啟用瀏覽器中的JavaScript。請參閱您的瀏覽器提供的指示,啟用此功能。

東京中央2019秋拍|千佛巡禮 佛光萬象
2019-8-21  | 東京
千佛巡禮
佛教誕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各類佛教文化應運而生,其用於表現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東京中央拍賣此次征集到眾多精彩的佛教造像,其中包括兩尊來源熊沢古美術舊藏;淡路城錦翠集古館的犍陀羅佛像,以及一批來源京都某藏家的金銅佛像。

犍陀罗艺术
古印度是宗教盛行的地區,世人受婆羅門教影響,虔誠的神靈頂禮膜拜。公元1-2世紀,在犍陀羅地區開始出現受希臘雕塑藝術影響的佛陀塑像,之後擴展到建築,繪畫等領域,這些融合了希臘、波斯、印度三種元素而自成一體的藝術形式,成為犍陀羅藝術。犍陀羅藝術對中國隋唐美術及藏傳佛教藝術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此次東京中央秋拍的兩尊犍陀羅像極為精美,均為熊沢古美術舊藏;淡路城・錦翠集古館藏,乃犍陀羅藝術中的精彩之作,實為難得。
淡路城一景

淡路城一景

錦翠集古館

淡路城是已故日本企業家荒川先生大約在昭和60年(1985年)起建,耗時11年建成。荒川先生將其畢生的收藏都陳列在淡路城中的萬翠美術館及錦翠集古館中。此次東京中央拍賣秋拍中的兩尊犍陀羅佛像便來自錦翠集古館。

Lot 34 2-3世紀 犍陀羅菩薩半身像

H:53cm
JPY : 8,000,000 - 12,000,000
RMB : 480,000 - 720,000
出展:「東西古美術展覽會」,1932年5月9日-11日,大阪美術俱樂部。
出版:《東西古美術展覽會》,山中商會,1932年5月,圖832。
來源:熊沢古美術舊藏;淡路城・錦翠集古館藏


Lot 34出版
此犍陀羅菩薩像融合西方人的五官與東方式的宗教特色,雕刻之細緻不亞於鎏金造像。全身貴族式的穿搭,裝飾華麗,頗有悉達多太子出家前的模樣 。面容沉穩,彎眉挺鼻,眼微合,嘴微翹,鬍鬚兩撇彎折,頰豐耳闊,胸掛三重配飾,U型項鏈,頸戴寬環。此尊菩薩雖僅存半身像,然身披衣褶厚重且層次分明,應為希臘羅馬式長袍,貴氣凌然。法國吉美博物館藏1-3世紀犍陀羅菩薩立像與本品相類似,可茲對比。
此佛像原為日本資深古美術商熊沢先生舊藏,熊沢先生曾擔任栗田美術館館長,在佛像收藏方面專研造詣頗深。此佛像便是其珍藏之物,後因緣為淡路城・錦翠集古館所藏。

Lot 35 2-3世紀 犍陀羅浮雕 「大光明之神變」
W:52cm;H:78cm
JPY : 50,000,000 - 80,000,000
RMB : 3,000,000 - 4,800,000
來源:熊沢古美術舊藏;淡路城・錦翠集古館藏


此犍陀羅浮雕「大光明之神變」也乃熊沢先生之舊藏,後收藏與淡路城・錦翠集古館。犍陀羅石刻展示梵天勸請佛陀說法之因緣,佛陀接受梵天勸請,於菩提樹下善勝到場,圓滿無上佛果。觀之此浮雕,構圖繁密,人物眾多,內容複雜,不同於一般的佛三尊像,五尊像。畫面中以中央的佛為中心,佛陀著袒右肩袈裟,雙手置於胸前作轉法輪印,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佛陀頂上有二天人撐寶傘,周圍雕有寶樹,花穗。佛陀周圍滿佈形態各異的化佛,菩薩,天部聖眾及供養人等,排列成上下重疊的四段,立體效果極為強烈。眾多佛造像,有的在石窟中禪定,光明中幻化出佛,有的菩薩在說法,思惟,還有的坐在蔓生連莖的蓮花上,姿態多樣,自由,或站立,或結跏趺,倚坐,或呈半跏思惟狀,表情豐富,視覺效果強烈。

Lot 35局部

類似的作品可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仏説法図 (パキスタン・ガンダーラ、クシャーン朝・3世紀)及巴基斯坦拉合爾博物館藏3-4世紀 大光明神變片岩浮雕,相較之下,東京國立博物院所藏品損毀嚴重,而此拍品卻保存完好,無論是外觀還是雕刻工藝均首屈一指,如此完美佳作再現東京中央拍賣實乃一大幸事。

出版:《從印度河到奧克蘇斯河:中亞考古學》,法國Lattes,Henri-Prades考古博物館展覽圖錄,2003年,頁257,圖207。


出版:《錦翠集古館コレクション》,頁17。



佛光萬象 形影三千
京都某藏家舊藏歷代金銅佛像

京都作為公認的世界級古都,不只是建築等外在的表象,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沉澱,而體現這些沉澱的載體,便是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古代藝術珍品。本次征得京都藏家歷代金銅佛造像十余件,由唐到清,跨越千年,有立佛,坐佛等等。其中lot1437 唐 銅鎏金釋迦牟尼座像 釋迦摩尼通體鎏金,雙腿盤坐,右手作施無畏印,法相莊嚴。另有lot1440 遼 銅鎏金觀音立像,做工周正,體態端莊,法相莊嚴,是遼代同類觀音立像之精品。

Lot 1436 隋 銅鎏金淨瓶觀音站像
H:17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20,000-180,000


Lot 1437 唐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H:10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20,000-180,000


Lot 1438 隋 銅鎏金淨瓶觀音站像
H:21.5cm
JPY: 1,300,000-2,300,000
RMB: 78,000-138,000


Lot 1439 唐 銅鎏金淨瓶觀音站像
H:25cm
JPY: 1,300,000-2,300,000
RMB: 78,000-138,000


Lot 1440 遼 銅鎏金觀音立像
H:22cm
JPY: 6,000,000-7,000,000
RMB: 360,000-420,000


Lot 1441 明 銅漆金觀音坐像
H:26cm
JPY: 500,000-800,000
RMB: 30,000-48,000


Lot 1442 清乾隆 銅鎏金藥師佛坐像
H:15.5cm
JPY: 900,000-1,200,000
RMB: 54,000-72,000


Lot 1443 清乾隆 銅藥師佛坐像
H:11.5cm
JPY: 250,000-350,000
RMB: 15,000-21,000


Lot 1444 清乾隆 銅獅子幢母坐像
“大清乾隆敬造 獅子幢母 德性根本”款



H:12.5cm
JPY: 1,500,000-1,800,000
RMB: 90,000-108,000


Lot 1445 清乾隆 銅鎏金大黑天像

H:13cm
JPY: 800,000-1,200,000
RMB: 48,000-72,000




青島天籟洞井上家藏品

井上源太 明治大正時期著名的中國美術品收藏家,收藏範圍廣泛,如中國書畫、文房四寶、佛像古玩。其不但是當時有名的藏家,更是著名的文房研究家,發表過不少研究文章,亦曾將其研究著作付梓。井上先生所藏道釋題材的藏品尤為精,其收藏水準頗高。于昭和十(1935)年由東京美術俱樂部所舉行的高野山遍照尊院目黑師、青島天籟洞井上家藏品入劄會將其收藏的部分藏品釋出,均爲難得一見的精品。


Lot 1451 室町時代 木雕觀音立像


H:84cm
JPY: 800,000-1,200,000
RMB: 48,000-72,000
注:此拍品與《古代書畫》之“慈悲渡化衆生 佛光遍照十方 青島天籟洞井上家藏品專場(lot0650-lot0660 )為同一藏家
來源:青島天籟洞井上家井上源太舊藏



Lot 1452 宋 木雕自在觀音像

H:85cm
JPY: 3,000,000-4,000,000
RMB: 180,000-240,000
注:此拍品與《古代書畫》之“慈悲渡化衆生佛光遍照十方 青島天籟洞井上家藏品專場(lot0650-lot0660 )為同一藏家


來源:青島天籟洞井上家井上源太舊藏


附:日本文部省頒發重要美術品等認定申請書

此器木雕而成,做自在觀音像,觀音髮髻高聳,頭戴寶冠,面龐寬厚,雙耳垂肩,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外有舊漆加彩,時代久遠,表面斑駁,更顯蒼古。 此器為日本明治大正時期著名的中國美術品收藏家井上源太舊藏,并于昭和十五年,即1940年申請日本文部省重要美術品認定。據證書記錄顯示,此像為昭和初年,購至于大連,據傳最早為山西省舊物,后流傳到北京。




銅鎏金佛像

Lot 33 十六-十七世紀 銅鎏金帶冠觀音坐像

H:57cm
JPY : 8,000,000 - 10,000,000
RMB : 480,000 - 600,000

此尊觀音坐像造型規整,觀音頭戴五葉冠,面相圓潤飽滿,柳葉彎眉,雙眼微睜,慈悲俯視蒼生百態,雙耳掛巨大耳飾。身披袈裟,紋飾刻畫細緻,頸戴華美瓔珞,左手持淨瓶,右手持蓮花莖。蓮花者,出淤泥而不染,取純潔至凈之意。觀音高坐蓮台,台下站有兩童子,六道輪迴,無涯苦海,芸芸眾生須得觀音善度方可回頭是岸。


Lot 1455 十六-十七世紀 銅鎏金帶冠觀音坐像

H:31cm
JPY: 5,000,000-6,000,000
RMB: 300,000-360,000


來歷:紐約佳士得,2013 年9月19 日,Lot1527

此像銅鎏金鑄造而成,作男相普賢菩薩像,頭戴發箍,發箍正面飾摩尼寶珠,其面相寬大飽滿,額頭廣平,粗眉善目,眼瞼微啟,小嘴薄唇,彎曲的鬍子更顯其男相之美。菩薩表情靜穆和悅,顯得睿智而慈和。身披袈裟,衣紋流暢自然,富有質感,表現出極強的寫實意味,衣裙邊刻有花卉卷草紋,華美精緻。普賢菩薩雙手置於胸前,持蓮莖,以遊戲姿坐於象背上,其坐騎為“六牙白象”,象征菩薩修行的“六度”,大象頭部轉向左方,與菩薩相呼應,背披錦毯,紋飾華美瑰麗,及突顯了其神聖高潔,也彰顯了普賢菩薩的尊貴地位。此像整體線條簡潔流暢,造型端莊,做工精細,尤其在菩薩的面部神態上刻畫傳神,給了莊嚴神聖而有慈祥親切之感,體現出匠師極高的藝術水準,實為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