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檢視

×

LOT 862



銅鎏金文殊師利菩薩坐像
明永樂



H:15.5cm

HKD 3,000,000 - 4,000,000
RMB 2,730,000 - 3,640,000
JPY 41,280,000 - 55,040,000
USD 390,000 - 520,000

款識:大明永樂年施


參閱:《鴻禧美術館藏金銅佛造像圖錄》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輯出版,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元月,頁118,明永樂 鎏金文殊師利菩薩坐像。

此文殊菩薩造像銅鎏金鑄造而成,菩薩頭戴五葉寶冠,兩側系扇形結,垂下的部分翻卷向上呈U形。束高髻,髮染靛藍,圓形耳铛垂肩。面塗金粉,眉間有凸起白毫。身穿天衣,下著長裙,胸前飾項鏈、璎珞,並帶有臂钏與手镯、足鏈,精美華麗。軀體略向左傾,右手上揚,揮舞智慧之劍,左手當胸結說法印,左肩敷出的蓮花上托有般若波羅密多梵匣,劍與梵匣代表權力與智慧,象征斬斷無明去除我執。菩薩結金剛跏趺坐于蓮台上,頸部與腰部的動勢形成微妙的S型,衣裙飄帶自臂彎間垂落,優美華麗,極富動感。蓮台爲仰覆蓮組成,台座上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器底全封,上有八個埵口,封底蓋中央部位刻畫十字金剛杵圖紋。另附有麥粒法身舍利數十枚。
明朝建立後,繼續推崇藏傳佛教,並對西藏采取“多封衆建”的民族宗教政策,即對西藏各教派和各地方勢力均進行封賞,這一政策使明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各教派、各地方勢力均取得了廣泛而緊密的聯系。明成祖的這種大規模分封活動,在藏地掀起了一股受封熱潮,一時間藏地大大小小的僧侶紛紛朝觐請封或遣使來京,而皇帝也授予其封號、官職,並賞賜大量珍貴禮物,藏傳佛教造像藝術也因此在北京大規模開展起來。在永樂和宣德賞賜的禮物中宮廷制作的金銅佛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這種背景下,由皇家贊助,在皇家“禁用監”監制下,誕生出的近乎完美的藏漢交融的佛像。永樂造像皆用失蠟法鑄造,不同于內地傳統慣用的翻砂法,鑄工精細而複雜,涉及冶煉、塑模、制範、鑄造、打磨、鍍金、裝藏等多種工藝。塑造出來的佛像,尊尊皆銅質細潤,色彩華麗,工藝精湛,流光溢彩,彰顯出雍容華貴的皇家藝術氣派。
這尊菩薩像慈祥和美,雍容大度,整體造型精美,比例勻稱,動態舒展,裝飾華麗但自然適度。雖不出造像規範的制約,依然給人遊刃有余之感,代表了明代佛像的最高水平,具有極高的藝術性,是典型的明代永樂宮廷制作的標准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