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檢視

×

LOT 1023



沈石友銘鳴堅白齋填詞硯



L:11.5cm;W:8cm;H:2.5cm

HKD 800,000 - 1,200,000
RMB 680,000 - 1,020,000
JPY 11,288,000 - 16,932,000
USD 104,000 - 156,000

硯銘:鳴堅白齋填詞硯光緒丙戌三月 石友先生得此硯屬署 嗣初張雲錦倚聲按譜 惟有涬妃識甘苦 石友
印文:沈道光己亥夏四月二十又三日 樅川舟次匏庵刻
盖款:白沙村莊
出版:
①《研林》 松丸東魚編,紅白社,1970年,第二十号。
②《沈氏硯林》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993年10月,第36,37頁。
③《缶墨東遊 吳昌碩誕辰一七〇週年紀念展》
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编辑,三圭社发行,2014年5月,第76号。


沈石友(1858-1917 ),江蘇常熟人。名汝瑾,字公周,號石友,別署鈍居士,室名留在明月樓、月玲瓏館、師尖齋、鳴堅白齋。工詩詞,藏硯頗多,亦精刻硯,與吳昌碩、蒲華過往甚密。所藏之硯在其去世後由其子沈若懷拓印編輯成冊,稱之為《沈氏硯林》,堪與《西清研譜》比肩,享譽海內外。
張雲錦(1821-1861)字嗣初,号屏山,光緒四年諸生,清江苏常熟人。少孤力学,家贫,以课徒自给。善篆刻,始仿西泠七子,繼窺秦漢,常挾白本印冊向相識者钤拓,備資研摹,成集拓本印譜一部、集拓古銅印譜一部,與沈石友,翁同龢交好。

此硯端石作就,器身作抄手形。硯石石質滑嫩溫潤,石色青紫,蒼古深沉,硯堂有焦黃色翡翠斑一抹,更顯動靜相應,妙趣橫生。硯之抄手處刻行書硯銘:倚聲按譜 惟有涬妃識甘苦 石友 印文:沈。硯之左右兩側分別刻有“鳴堅白齋填詞硯 光緒丙戌三月 石友先生得此硯屬署 嗣初張雲錦 ”,“ 道光己亥夏四月二十又三日 樅川舟次匏庵刻”。通過其硯銘可知,此硯最早於道光己亥年,即1839年樅川舟次匏庵刻銘,後於光緒丙戌三月,即1886年,由沈石友得之收藏,名為“鳴堅白齋填詞硯”,沈石友之同鄉友人張雲錦題刻記之,來歷流傳清晰明了。硯配酸枝木天地蓋,蓋面用硃砂墨書寫“鳴堅白齋填詞硯 一”,蓋內修黑漆,左下角貼“白沙村莊”四方朱文印。
沈石友(1858-1917) 清末民初硯台收藏大家,詩人,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藏硯,特取別號“石友”,江蘇常熟人。沈石友一生嗜硯如癖,收藏頗豐,歿後其子沈若懷將其所藏硯石之精品共計一百五十八方拓成硯譜,名為《沈氏硯林》,共四卷一百部。其硯譜中所收錄之硯,名人雅士舊藏者有之,刻字明志者有之,最為世人所重視的是眾多留有吳昌碩銘款的佳硯,故硯台收藏界有古有《西清研譜》,近有《沈氏硯林》之說,足見其重要性及珍貴性。此“鳴堅白齋填詞硯”既為收錄於《沈氏硯林》的其中一方,“鳴堅白齋”為沈石友室名,另有室名為“篴在月明楼”,亦有篴在月明楼硯存世。沈石友愛硯,亦愛詩詞,有《鳴堅石齋詩存》等刊行。沈石友與吳昌碩交好,《詩存》中眾多詩文都是由其二人共同斟酌填詞而成,根據吳昌碩《鳴堅白齋詩集序》中所述,兩人結識于1882年,此時吳昌碩39歲,而沈石友才25歲。當時,吳昌碩還在靠著刻印、賣書畫維持生計,在常熟客居之時,他與沈石友兩人常在一起唱詩詠和,切磋詩藝。此時的翁同龢也因爲“維新變法”之爭,被慈禧太後開缺回籍,回到常熟家鄉,郁郁之際,避開政治,三人正好湊到一起暢聊詩詞歌賦,去沈家賞硯題詞。這些情景,在沈石友得硯銘中都可以得到佐證,如2015年5月東京中央香港釋出的“篴在月明楼硯”,其中就有翁同龢的題詩:“煙雲筆下收,近水見高樓。人說詩書畫,山林第一流。”還有在2018年東京中央春拍所釋出的“端石魚戲硯”,镌刻硯銘:風露如含太液池,文心細似藕中絲,近時懶寫鴛鴦字,但草西窗聽雨詩。石友作,吳昌碩書。這也是沈石友填詞作句,交友愛硯的證明所在。
硯盒背面有“白沙村莊”印簽,此簽為日本大正、昭和年间關西畫壇的泰斗,日本關東畫派領袖橋本關雪的收藏印簽。橋本關雪酷愛中國文化,并精通中国古文化。自1914年起,曾30 多次到往中国,与吴昌硕,王一亭,錢瘦鐵等结为至交。1916 年,建庭園式住宅,名為“白沙村莊”,之後一直居住於此。錢瘦鐵留日期間,在白沙村莊居住一年之多,橋本關雪所藏之物多有“白沙村莊”朱文印簽,此印亦為錢瘦鐵所刻。民國六年(1917 年)沈石友歿,事後不過數年,家境衰敗,平生所藏之硯,為後人散出。1928 年,在錢瘦鐵的建議下,橋本關雪買下《沈氏硯林》所著錄的全部共計一百五十八方佳硯,并輾轉運至日本,入藏其寓所白沙村莊。1945 年橋本關雪過世,所藏之硯又陸續分散賣出。從橋本關雪開始收藏到如今近一個世紀,歷經戰火狼煙,人亦流離失所,更何況冰冷之硯石了。迄今《沈氏硯林》中所收錄的硯石,據統計存世不過三分之一,見之一方方屬不易,得之一方更是非凡之緣分,故此硯可謂彌足珍貴,可寶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