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檢視

×

LOT 548

馬逵
南宋
《寒山客話圖》


設色絹本
123×51cm 約5.6平尺

HKD 800,000 - 1,200,000
RMB 680,000 - 1,020,000
JPY 11,288,000 - 16,932,000
USD 104,000 - 156,000


出版:《長春閣藏品展觀圖錄(神戸川崎男爵家蔵品入劄目録)》,長春閣藏品圖錄刋行會,昭和十一年(1936),圖版三三。


來源:神戶川崎男爵家舊藏。
作者簡介:馬逵 南宋畫家。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西),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馬世榮之子,馬遠之兄,南宋甯宗趙擴朝(1195-1224)任畫院待詔,畫山水、人物得家學之妙。

東瀛遺珍
千年丹青
「長春閣」舊藏宋元畫
宋元時代的繪畫,隨第一次東渡潮來到一水之隔的日本,自此便佔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日本被學術界公認為研究宋元繪畫的重要根據地之一。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宋元丹青不僅刺激了日本本國藝術的創作,還影響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日本之所以收藏了眾多宋元繪畫,源於前人對這些藝術品赤誠的熱愛以及不遺餘力的收集。著名中國藝術史學家高居翰言:中國繪畫流入日本主要有兩次浪潮。第一次稱為“古渡”時期,主要發生在十二至十四世紀間。早期中國繪畫傳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發生於二十世紀前三十年。這一時期,日本漸成規模的重要中國畫收藏包括:阿部房次郎的收藏,後入藏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的齋藤董盦曾藏有“董巨”的重要作品,現已流散各處。另一些重要的私人典藏如今變成了私立博物館,如兵庫縣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三重縣四日市的澄懷堂美術館,等等。
而今天東京中央拍賣帶來的兩件作品:馬逵(南宋)《寒山客話圖》、張遠(元)《周茂叔愛蓮圖》,是來自神戶「長春閣」——川崎男爵家之舊藏。川崎正藏(1837-1912)男爵是日本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是至今仍在世界製造業佔有重要地位的神戶川崎財團的締造者,與日本皇室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他也是一位精於鑒賞的美術鑒藏家。「長春閣」即是他在其官邸內所設的私立美術館。遺憾的是,如今美術館及建築物都已不存,甚至漸漸已從歷史中隱去。我們只能通過老照片及研究資料才能得知美術館當年的風貌。
「長春閣」創立於日本明治二十三年(西元1890年),是日本最早的私立美術館。原名為川崎美術館,首相伊藤博文與川崎家交厚,將美術館易名為「長春閣」。其時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運動二十年來,資本主義商業經濟取得重大發展、社會面貌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西方文明的全面進入,使得大量早年由中土大陸流至日本的中國文物及日本傳統藝術品在這一時期源源不斷的流失到歐美。有著深厚傳統觀念的川崎正藏對這一現象深為惋惜,他在經營實業的同時開始收藏藝術品以阻止其外流,於是便有了「長春閣」的創立。他對中國藝術品,尤其是宋元畫的收集,甚至早於“中國早期繪畫流入日本第二次浪潮”的爆發,是日本宋元畫收藏界的先驅人物。川崎男爵一生中購藏的藝術品達兩千餘件,包括大量中國字畫、瓷器、玉器等藝術品,其中就有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元代顏輝作《寒山拾得圖對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畫曾是日本室町時代(14世紀前半期)的皇家收藏“東山禦物”之一,後被織田信長所得,後幾經輾轉入藏“長春閣”,也可見川崎男爵收藏品級之高,趣味之精。
正是川崎正藏男爵的努力,眾多宋元至寶都被留在了東方,對於我們而言,還能在不遠處看到它們,實可謂幸事。更令人喜悅的是,這兩幅宋元山水精品,今天能有機會再次回到故土,經過一番曲折,或許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安久停留之處了。
川崎美術館
川崎正藏(1837-1912)

冬雪初消融
日暮蒼山遠
——馬逵(南宋)《寒山客話圖》
馬逵,馬遠之兄,畫史記載其山水、人物得家學之妙,但現存於各大美術館的馬逵之作並不見多,且作品風格與畫史記載多有出入,難以窺其風采。然此作自早便流入日本,代代相傳其為馬逵之筆,珍藏于「長春閣」,在日本收藏圈內頗為有名。
是幅作品,開卷便可感受到其古樸的氣息,絹墨、筆法風格都透露著宋畫的古雅氣質與時代樣式。作品採用南宋山水畫典型的對角線構圖;不寫山之全貌,取邊角之景入畫,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畫面基本採用三等分法,上部畫奇峰鼎立,中部畫延展著遒勁枝椏的枯梅,下部為點景人物、岩塊奇石。畫面構圖、畫題的選擇以及位置經營,可以從現存南宋山水畫中找到諸多極其類似的例子(圖1)。
峭拔的山峰拔地而起,線條既瀟灑又果斷,筆鋒強勁有力。山石用斧劈皴做出有層次的皴染,墨色凝重明快,強調出山體的俊挺堅韌。山腰以下以雲煙相隔,虛實相映。霧氣中樹影婆娑,墨色層層遞進,濃與淡的對比構造出咫呎千里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山體的斧劈皴以及輪廓線的處理,極其乾淨俐落;梅樹的枝幹有下偃之勢,虯枝彎曲遒勁,橫斜曲折極富變化,這些表現手法都與馬遠的作品風格極其相似(圖2、圖3)。
作品細節描寫十分精彩生動,披著蓑笠的漁人駕一扁舟至士人屋下,手中提魚與之相談,駕舟之人曲腰坐於船頭,形態憨然。對人物細膩、寫實的描寫以及表現出的風俗畫之特點都盡顯宋人之風格。此作用筆蒼勁簡略而不失細膩。整個畫面表現出清寒壯闊之美,寂冷中又透露著一片安寧。
圖1 馬遠 對月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2 左:馬遠 觀梅圖局部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右:馬逵 山水圖局部 東京中央拍賣
圖3 左:馬遠 踏歌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右:山水圖局部 東京中央拍賣